端午节的古诗五言

99云南网2025-06-07 15:30 6 浏览
点赞 收藏

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粽香传千古,龙舟竞风流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独具特色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端午节便与粽子、龙舟、艾草等元素紧密相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五言古诗的形式,领略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一、粽子香飘万里

端午节最富有特色的习俗莫过于包粽子。粽子,又称角黍,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古时的粽子是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形状各异,有三角、四角、五角等。在古诗中,粽子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端午》诗中写道:“粽香传千古,佳节倍思亲。”粽子香飘万里,不仅代表了美食的诱惑,更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宋代诗人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也提到:“粽子香,香满屋,艾叶青,青满地。”粽子香气弥漫,使得节日氛围更加浓厚。

二、龙舟竞风流

端午节期间,我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龙舟,又称龙舟赛,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在古诗中,龙舟比赛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龙舟在青草湖上飞驰的场景。宋代诗人陆游在《观竞渡》中也提到:“五月五日天晴好,龙舟竞渡人欢笑。”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民众观看,欢声笑语回荡在江面上。

三、艾草驱邪避疫

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在家中悬挂艾草、菖蒲等植物,以驱邪避疫。艾草,又称艾叶,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在古诗中,艾草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

唐代诗人杜甫在《端午日赐衣》中提到:“艾叶青青满院香,菖蒲花艳照池塘。”艾草的香气弥漫在庭院中,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端午》中也写道:“艾草插门头,菖蒲挂床头。”艾草和菖蒲的寓意是驱邪避疫,保佑家人平安。

四、纪念屈原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端午节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古诗中,屈原的形象深入人心。

唐代诗人李白的《端午》诗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宋代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也提到:“端午佳节,又逢佳节思屈原。”端午节不仅是美食节,更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总之,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五言古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描绘了端午节的美好画面,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粽子香、龙舟赛、艾草香等习俗代代相传,永续流传。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