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北山移文原文及赏析**
《北山移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收录于《昌黎先生集》中。此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借北山之文,讽刺那些追求名利、背离山林清修的隐士,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态度。以下是对《北山移文》原文的赏析。
**原文赏析**
原文如下:
北山有高士,其名为隐。隐也者,隐于山者也。山之高,其上无尘;水之清,其下无鱼。隐士之高,其心无欲;其行无争。乃有群士,慕其高风,纷纷来附,或求其道,或效其行。隐士厌之,遂作移文,以绝其望。
移文曰:
噫!予闻北山之隐,其人清高,其心淡泊,其行孤洁。予慕其人,欲往从之,乃遇群士,纷纷若狂。予心不乐,故作移文以警之。
夫隐士之隐,非欲隐于山,乃欲隐于世。世之俗人,皆欲求名,欲求利,故隐士避之。今尔等群士,皆欲求名,欲求利,岂非与隐士相反?
予闻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士之高,不在山,而在其心。尔等群士,虽欲从隐士,而心不净,行不洁,安能得隐士之高?
噫!北山之隐,其志坚如磐石,其心清如秋水。尔等群士,欲求其道,宜先净其心,洁其行。若心不清,行不洁,纵欲从隐士,亦难得其真。
予观尔等群士,或求名于朝,或求利于市,皆非隐士之道。尔等宜急回头,洗心革面,从隐士之志,庶几可得其真。
《北山移文》通过北山隐士与追求名利的群士之间的对话,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境界和作者对世俗功利的批判。以下是对文章的详细赏析:
**1. 拟人化的手法**
韩愈在文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北山隐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使其具有了情感和思想。这种手法使得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文章中,北山隐士追求的是一种清高、淡泊、孤洁的生活。这种生活境界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世俗功利的批判。
**3. 对世俗功利的批判**
文章中,韩愈通过群士追求名利的行为,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世俗风气。他认为,这种追求名利的行为与隐士的清高、淡泊、孤洁格格不入,是对隐逸生活的亵渎。
**4. 对读者的影响**
《北山移文》通过对隐逸生活和世俗功利的对比,启发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文章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内心的清高和淡泊,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
《北山移文》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散文。通过对北山隐士与群士之间的对话,韩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