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浏览**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基本内容。
-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 学会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情感和故事寓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教学重点:**
- 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情节。
- 分析共工和女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故事背景资料、角色扮演道具。
-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内容,了解共工和女娲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说出《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故事讲述**
1. 教师用PPT课件展示故事背景,介绍共工和女娲。
2. 学生朗读故事,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三、人物分析**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共工的人物形象:
- 共工为何怒触不周山?
- 共工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教师总结共工的人物形象:勇敢、刚烈、有担当。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女娲的人物形象:
- 女娲为何炼石补天?
- 女娲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5.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6. 教师总结女娲的人物形象:智慧、勇敢、无私、善良。
**四、故事寓意**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共工和女娲的精神?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教师总结故事寓意: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担当责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五、角色扮演**
1. 学生自愿报名,选择共工、女娲等角色。
2.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3.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
**六、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读后感。
2. 收集其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神话传说,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