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静夜思》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夜半醒来,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解读《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掌握五言绝句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吟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3)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的画面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珍惜亲情、友情;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掌握五言绝句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
(1)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2)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的画面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静谧的氛围。
2. 教师讲述《静夜思》的作者李白,以及这首诗的背景。
(二)新课讲授
1.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地上霜”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3. 掌握五言绝句的基本特点。
(1)教师讲解五言绝句的格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2)引导学生分析《静夜思》中的平仄、押韵等格律特点。
4. 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分析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5.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的画面感。
(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意象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
(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面,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自主朗读、背诵《静夜思》;
2.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3. 学生互相背诵,检验学习效果。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
1. 复习《静夜思》,背诵并默写;
2. 课下搜集关于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默读、吟诵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静夜思》的韵律美;结合诗歌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的画面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