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上《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99云南网2025-08-05 15:17 4 浏览
点赞 收藏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寿、岭、岭、岭”等生字,会写“寿、岭、岭、岭”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伟大精神。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含义,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表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的情感。

(2)学习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伟大精神。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含义,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

(1)理解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伟大精神。

(2)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青山绿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提问:你们知道吗?这些青山绿水是谁的功劳?引出课题《青山不老》。

(二)新课导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的书写。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书写错误。

3.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4. 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后代,一生植树造林的故事。

(三)深入理解课文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每段的意思。

2. 教师提问:老人为什么要植树造林?

学生回答:老人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3. 教师提问:老人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回答:老人年纪大,身体不好,但仍然坚持植树造林。

4. 教师提问: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师提问:这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这些描写手法使课文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老人的伟大精神。

3.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五)巩固练习

1. 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书写。

2.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词语表达了老人的伟大精神?

学生回答:无私奉献、造福后代、坚持不懈等。

3.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老人的伟大精神。

(六)总结与作业

1.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青山不老》,我们知道了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伟大精神,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老人伟大精神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伟大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