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middot 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99云南网2025-08-09 15:35 4 浏览
点赞 收藏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原文翻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下面,我们从翻译和赏析两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的魅力。

1. 翻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Spring encounters are hard, farewells are even harder;

The east wind is powerless, withering the flowers.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The silkworm spins to the end until death, the candle burns to ashes before the tears dry.

2. 赏析

(1)情感表达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直接点明了主题,相见与离别都充满了艰难,这是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时刻。次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自然景象喻示了离别的无奈,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仿佛在诉说着离别时的凄凉。

第三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运用了春蚕吐丝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春蚕不知疲倦地吐丝,直至生命终结,这如同人与人之间的相聚,短暂而珍贵。最后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则用蜡烛燃尽的比喻,暗示了离别之痛的持久,泪水如同蜡烛的灰烬,难以干涸。

(2)意象运用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如“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代表着春天的温暖和希望,而无力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无奈。百花残,则表现了离别时的凄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春蚕,象征着执着和奉献,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而“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则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

(3)语言特色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凝练的语言,使诗歌更具韵味。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七个字,道出了离别的艰难。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运用了“到死”、“方尽”等词语,强调了春蚕的执着。

(4)结构布局

这首诗采用了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句点明主题,次句描绘景象,第三句抒发情感,最后一句深化主题。整首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总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充满情感、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的佳作。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