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浏览《民间手工艺之剪纸》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民间手工艺之剪纸》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为载体,让学生在欣赏、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本节课主要围绕剪纸的基本技法、图案创作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剪纸的魅力。
二、说学情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他们对民间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特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特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如折叠、剪、刻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实践、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法、图案创作。
2. 教学难点:剪纸图案的构图、线条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剪纸的历史、特点,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基本技法讲解
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技法,如折叠、剪、刻等,并示范操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
3. 图案创作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图案,引导学生分析图案的构图、线条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剪纸图案。
4. 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图案,动手进行剪纸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 总结与拓展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剪纸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剪纸文化,拓展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欣赏、实践、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剪纸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剪纸艺术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剪纸艺术的世界里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