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99云南网2025-03-25 10:11 7 浏览
点赞 收藏

题:谈文以载道

自古以来,文者,载道之器也。夫文,何为载道?盖载道者,载圣贤之教、道德之理、仁义之纲、礼仪之范也。是以文之贵,不在辞藻华丽,而在道义鲜明。今人作文,或流于俗,或失于理,故吾欲谈文以载道,以启迪后世。

夫文以载道,始于《易经》。易者,象也,象者,事之象也。易之道,在于阴阳相生,刚柔相济,此亦文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以明君臣之礼,父子之伦,夫妇之道,此载道之文也。孟子继之,以仁义礼智信五常,教化天下,此亦载道之文也。自汉以来,儒家学说盛行,文人墨客,多以文载道,传世之作,汗牛充栋。

然文以载道,非止于儒家。道家之文,如《道德经》,言道德之原,自然之理,此亦载道之文也。墨家之文,如《墨子》,言兼爱、非攻、节用、尚贤,此亦载道之文也。法家之文,如《韩非子》,言法治之严,权谋之巧,此亦载道之文也。纵横家之文,如《战国策》,言谋略之巧,辞令之妙,此亦载道之文也。

文以载道,贵在传道。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者,载道之文也。《诗》三百篇,言忠孝、仁爱、礼仪、节义,无不载道。后世文人,效法孔子,作文载道,传道解惑。

文以载道,重在实践。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人作文,若失道而驰,则流于俗,为世人所弃。若得道而行,则文德兼备,为后世所传。故作文载道,必先正己,方能正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乃作文载道之要旨。

文以载道,尚需创新。自古至今,文风各异,流派纷呈。有汉赋之华美,唐诗之雄浑,宋词之婉约,元曲之诙谐,明清小说之细腻,无不载道传世。然创新之道,在于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今人作文,当以古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出具有时代特色之载道之文。

文以载道,非一日之功。文人需博览群书,广结良师,勤于笔耕,方能写出载道之文。然载道之文,非仅为文人之事,亦为世人所共鉴。故作文载道,需全民参与,共同传承。

夫文以载道,载道以育人。教育之根本,在于德育。作文载道,正是德育之体现。故作文载道,关乎国家民族之兴衰,关乎个人道德之修养。

总之,文以载道,乃中华文化之精髓。作文载道,乃文人之责任。愿后世之文人,继往开来,以文载道,为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为世界文明之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810字】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