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浏览《折桂令 九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折桂令 九日》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徵明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佳节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这首作品的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折桂令 九日》
文徵明
九日东篱菊,佳节又重阳。酒杯倒影,花间笑语,此乐何长。
山川遥望,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夜凉如水。
翻译:
《折桂令 九日》
文徵明
重阳节时东篱边的菊花,佳节又迎来了重阳。酒杯倒映着身影,花丛中笑语盈盈,这样的快乐是多么的长久。
遥望山川,故人何处,烟水茫茫。
雁字传书的时候,月光洒满西楼,夜晚的凉意如水。
赏析:
一、标题赏析
《折桂令 九日》这个标题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折桂令”是曲牌名,后半部分“九日”则是重阳节的别称。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曲子的主题和创作背景。
二、内容赏析
1. 抒发情感
《折桂令 九日》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佳节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重阳节这个传统佳节,作者与友人欢聚一堂,饮酒赏菊,享受着美好的时光。然而,时光易逝,佳节难留,作者不禁感慨万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
2. 借景抒情
文徵明在《折桂令 九日》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九日东篱菊”、“酒杯倒影”、“花间笑语”、“山川遥望”、“烟水茫茫”、“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其中,“九日东篱菊”和“酒杯倒影”展现了重阳节的景象,而“山川遥望”、“烟水茫茫”则抒发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运用修辞
文徵明在《折桂令 九日》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例如,“酒杯倒影”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酒杯中倒映出的景象;“花间笑语”则通过对仗手法,表现了欢聚一堂的景象。
4. 结构布局
《折桂令 九日》的结构布局合理,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绘重阳节的景象,下阕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结构使得整首曲子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总结:
《折桂令 九日》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景象,抒发作者情感的优秀散曲。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文徵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情怀。这首曲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重阳节的风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