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

99云南网2025-03-25 11:21 4 浏览
点赞 收藏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

昔者,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也。少时家贫,常为书生,不乐为官。一日,见北狄犯境,国家危难,遂投笔于地,曰:“大丈夫无它志,当效命疆场,马革裹尸,死而后已!”言罢,即束装从戎,投身军旅。

班超投笔从戎,事载《后汉书·班超传》。其故事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士人立志报国的典范。以下是对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的一段注释,以飨读者。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也。少时家贫,常为书生,不乐为官。一日,见北狄犯境,国家危难,遂投笔于地,曰:“大丈夫无它志,当效命疆场,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注释:

班超,字仲升: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将领,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指他出生在今天的陕西省扶风县平陵镇。

少时家贫:班超年轻时家境贫寒,生活困苦。

常为书生:班超年轻时以读书为业,勤奋好学。

不乐为官:班超不乐意做官,可能是因为他志向高远,不愿意屈就于官场。

一日,见北狄犯境,国家危难:有一天,班超看到北方边疆的北狄侵犯我国边境,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遂投笔于地:班超于是放下手中的笔,将笔扔在地上。

曰:“大丈夫无它志,当效命疆场,马革裹尸,死而后已!”:班超说:“大丈夫应该有远大的志向,现在国家危难,我应该投身战场,即使战死,也要马革裹尸,死后方休!”

班超的投笔从戎,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报国信念。在当时,许多士人为了功名利禄,纷纷投身官场,而班超却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军旅生涯。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班超投笔从戎后,历经重重考验,终于成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先后在边疆征战多年,屡立战功,被誉为“定远侯”。在他的带领下,东汉王朝成功抵御了北方的强敌,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不仅激励了后世无数志士仁人,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像班超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需继承和发扬班超等先贤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激情和豪情的传奇。通过对这段文言文的注释,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班超的壮志豪情,以及他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以班超为榜样,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