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middot 长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99云南网2025-04-13 13:45 8 浏览
点赞 收藏

沁园春·长沙 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激昂的情感、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下是这首词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翻译:

In the cold autumn, standing alone at the head of the Xiang River,

The orange islet in sight as the river flows northward.

Behold the myriad mountains red, the layers of forests stained;

The river clear and transparent, hundreds of boats racing by.

Eagles striking the sky, fish swimming in the shallow depths,

A thousand kinds in the frosty sky striving for freedom.

With a hundred friends I used to roam, I recall the years of our youth, full of vivid memories.

Just like our youthful classmates, full of youthful vigor;

With the spirit of scholars, exuberant and forceful.

Pointing out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stirring up words and thoughts,

The dung of those days was once the lord of ten thousand households.

Do you remember, when we paddl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the waves resisting the flying boat?

注释:

1. 独立寒秋:独立,独自一人;寒秋,指深秋时节。

2. 湘江北去:湘江,流经湖南的一条江;北去,指江水向北流去。

3. 橘子洲头:橘子洲,位于长沙市湘江中的一个沙洲。

4.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形容秋天的景色,山上的树木都变成了红色。

5.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江,整个江面;舸,古代的一种大船;争流,竞相行驶。

6.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高空中飞翔,鱼在浅水中游动。

7.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寒冷的秋天都在追求自由。

8. 携来百侣曾游:百侣,许多朋友;曾游,曾经游玩过。

9. 峥嵘岁月稠:峥嵘,形容岁月波澜壮阔;稠,丰富。

10.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茂,旺盛。

11.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激扬文字,写出激昂的文字。

12.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比喻平凡;万户侯,指富贵人家。

13.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水的中央;击水,划水;浪遏飞舟,浪花挡住了飞行的船。

赏析:

《沁园春·长沙》通过描绘秋天的长沙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理想的向往和对革命事业的热情。词的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在深秋的湘江边,眺望橘子洲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高远的意境。

接下来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了秋天的山水之美,红叶满山,江水清澈,船只穿梭,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通过鹰和鱼的自由飞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忆了作者青年时代的往事,展现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进一步强调了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则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即使出身平凡,也要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问句的形式,呼唤读者共同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总之,《沁园春·长沙》以其优美的意象、激昂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毛泽东诗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