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浏览《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篇流传甚广的文言文,讲述了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出行,然而友人因故未能准时到达,陈太丘独自启程的故事。以下是对该文言文的译文及解析。
译文:
陈太丘,字子昂,东汉时期人。一日,与友期行,期于日中。过中不至,太丘便去。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曰:“待君久不至,故去。”客曰:“非尔君也,何为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吾何敢留?”客惭,下车引之。
解析:
1. 陈太丘,字子昂,东汉时期人。本句介绍了陈太丘的姓名、字号及生活年代。陈太丘,字子昂,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人物。
2. 一日,与友期行,期于日中。本句描述了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在中午出行。一日,指某一天;期行,约定出行;期于日中,约定在中午。
3. 过中不至,太丘便去。本句说明了友人未能准时到达,陈太丘便独自离开。过中,指过了中午;不至,未到达;便去,便离开。
4.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本句介绍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玩耍。元方,陈太丘之子;时年,当时年龄;门外戏,在门外玩耍。
5.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本句描述了一位客人向元方询问其父亲是否在家。客,客人;尊君,对别人的父亲的尊称;在不,是否在家。
6. 元方曰:“待君久不至,故去。”本句是元方对客人的回答,说明他父亲是因为等客人太久才离开的。待君,等待您;久不至,很久没到;故去,因此离开。
7. 客曰:“非尔君也,何为去?”本句是客人对元方回答的反问,质疑元方父亲离开的原因。非尔君也,不是你的父亲;何为去,为什么离开。
8.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吾何敢留?”本句是元方对客人质疑的回答,说明了父亲离开的原因。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日中不至,您没到;则是无信,这是不守信用;对子骂父,是对我父亲的不敬;则是无礼,这是无礼;吾何敢留,我怎能留下?
9. 客惭,下车引之。本句描述了客人因为自己的无礼而感到惭愧,于是下车引元方同行。客惭,客人感到惭愧;下车引之,下车拉他。
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通过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陈太丘独自离开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究诚信,尊重他人。同时,也展现了元方年纪虽小,却能明辨是非、勇敢直率的品质。这篇文言文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