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浏览《蓝蓝的威尼斯》课堂实录
一、课堂背景
《蓝蓝的威尼斯》是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威尼斯这座水城独特的美丽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感受威尼斯的魅力,我们语文教研组特此开设了一堂以《蓝蓝的威尼斯》为主题的课堂。
二、课堂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郭沫若先生的写作风格;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课堂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郭沫若先生及其作品《蓝蓝的威尼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跟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内容
(1)引导学生分段理解诗歌,分析每一段所描绘的景象。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描绘的威尼斯有哪些特色?
(3)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蓝蓝的威尼斯”、“水城”、“贡多拉”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 体会郭沫若先生的写作风格
(1)教师分析郭沫若先生的写作风格,如浪漫主义、豪放派等。
(2)引导学生思考:郭沫若先生在《蓝蓝的威尼斯》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3)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郭沫若先生的写作风格。
7. 课后作业
(1)背诵《蓝蓝的威尼斯》;
(2)以“我心中的威尼斯”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课堂反思
本次课堂以《蓝蓝的威尼斯》为主题,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光。以下是本次课堂的反思:
1.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分析诗歌意象、写作手法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课堂时间安排合理,教学内容丰富。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
4. 课后作业设计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通过背诵诗歌和写作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文学素养。
总之,本次课堂以《蓝蓝的威尼斯》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