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两篇
一、实验一: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实验目的:
1. 理解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调度和进程同步与互斥等基本技术;
3. 能够使用C语言实现进程管理的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
1. 进程状态转换:设计一个简单的进程状态转换模型,并使用C语言实现进程状态的转移;
2. 进程调度算法:实现三种基本的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和优先级调度);
3. 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并分析信号量在进程同步与互斥中的作用。
实验报告:
1. 实验一:进程状态转换
实验目的:理解进程状态转换的概念,并实现进程状态的转移。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进程状态转换模型,包括创建、就绪、运行、阻塞和终止五个状态,使用C语言实现进程状态的转移。
实验步骤:
(1)定义进程状态枚举类型,包含创建、就绪、运行、阻塞和终止五个状态;
(2)定义进程结构体,包含进程ID、状态和转移函数指针;
(3)编写进程状态转移函数,实现进程状态的转换;
(4)编写主函数,创建进程实例,并执行进程状态转移。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了进程状态的转移,验证了实验目的。
2. 实验一:进程调度算法
实验目的:掌握三种基本的进程调度算法,并实现它们。
实验内容:实现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和优先级调度三种进程调度算法。
实验步骤:
(1)定义进程结构体,包含进程ID、到达时间、运行时间和优先级;
(2)编写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进程到达时间进行调度;
(3)编写短作业优先算法,按照进程运行时间进行调度;
(4)编写优先级调度算法,按照进程优先级进行调度;
(5)编写主函数,创建进程实例,并执行调度算法。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了三种进程调度算法,验证了实验目的。
3. 实验一:进程同步与互斥
实验目的:理解信号量在进程同步与互斥中的作用,并使用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实验内容:使用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并分析信号量在进程同步与互斥中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定义信号量结构体,包含信号量值和等待队列;
(2)编写信号量操作函数,包括P操作和V操作;
(3)定义生产者和消费者结构体,包含信号量引用;
(4)编写生产者和消费者函数,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同步与互斥;
(5)编写主函数,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实例,并执行函数。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验证了实验目的。
二、实验二: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实验目的:
1. 理解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内存分配策略和页面置换算法;
3. 能够使用C语言实现内存管理的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
1. 内存分配策略:实现固定分区分配、可变分区分配和分页存储管理;
2. 页面置换算法:实现FIFO、LRU和OPT三种页面置换算法;
3. 内存分配与回收:使用C语言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实验报告:
1. 实验二:内存分配策略
实验目的:掌握内存分配策略,并实现它们。
实验内容:实现固定分区分配、可变分区分配和分页存储管理。
实验步骤:
(1)定义内存块结构体,包含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
(2)编写固定分区分配算法,按照分区大小进行内存分配;
(3)编写可变分区分配算法,按照进程需求进行内存分配;
(4)编写分页存储管理算法,按照页面大小进行内存分配;
(5)编写主函数,创建进程实例,并执行内存分配。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了三种内存分配策略,验证了实验目的。
2. 实验二:页面置换算法
实验目的:掌握页面置换算法,并实现它们。
实验内容:实现FIFO、LRU和OPT三种页面置换算法。
实验步骤:
(1)定义页面结构体,包含页号和页面大小;
(2)编写FIFO页面置换算法,按照页面访问顺序进行置换;
(3)编写LRU页面置换算法,按照页面最近访问时间进行置换;
(4)编写OPT页面置换算法,按照页面未来访问时间进行置换;
(5)编写主函数,创建进程实例,并执行页面置换算法。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了三种页面置换算法,验证了实验目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