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精选21个)

99云南网2025-05-01 13:31 3 浏览
点赞 收藏

端午节的故事(精选21个)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五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下是精选的21个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个节日的魅力。

1. 屈原投江

相传,屈原在楚怀王时期担任左徒,他主张变法,富国强兵,但遭到贵族的排挤。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贬为庶人。屈原在绝望中,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设立了端午节。

2. 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纷纷划船去救他,但未能成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敬意。

3.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用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这就是粽子的由来。如今,吃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4. 挂艾草

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口挂艾草,认为艾草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防止屈原的魂魄被恶鬼缠扰,将艾草挂在家门口。

5. 佩香囊

端午节时,人们会佩戴香囊,以驱除疫病。香囊内装有艾草、香料等,具有驱邪避疫的功效。

6. 煮鸡蛋

端午节煮鸡蛋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将鸡蛋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

7. 晒盐

端午节晒盐的习俗源于纪念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是楚国人,他忠心耿耿,但被奸臣陷害。伍子胥被赐死,投尸于江中。为了纪念他,人们每年五月初五晒盐,以示悼念。

8. 艾虎

端午节时,人们会用艾草编织成虎形,悬挂在家中,以驱邪避疫。

9. 挂桃符

端午节挂桃符的习俗源于驱邪避疫。相传,桃符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将桃符挂在门口,以保平安。

10. 挂菖蒲

端午节挂菖蒲的习俗源于驱邪避疫。相传,菖蒲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将菖蒲挂在家门口,以保平安。

11. 挂石榴

端午节挂石榴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将石榴挂在门口,以示悼念。

12. 挂柳枝

端午节挂柳枝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将柳枝挂在门口,以示悼念。

13. 挂艾叶

端午节挂艾叶的习俗源于驱邪避疫。相传,艾叶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将艾叶挂在家门口,以保平安。

14. 挂蒜头

端午节挂蒜头的习俗源于驱邪避疫。相传,蒜头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将蒜头挂在家门口,以保平安。

15. 端午节祭祀

端午节祭祀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会祭祀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16. 端午节放风筝

端午节放风筝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纪念他,放飞风筝,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思念之情。

17. 端午节挂灯笼

端午节挂灯笼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纪念他,挂起灯笼,以示悼念。

18. 端午节拜神

端午节拜神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人们会拜祭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祈求平安。

19. 端午节唱龙舟歌

端午节唱龙舟歌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人们在赛龙舟时,会唱起龙舟歌,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敬意。

20. 端午节祭江

端午节祭江的习俗源于纪念屈原。人们在江边举行祭江仪式,表达对屈原的敬意。

21. 端午节送瘟神

端午节送瘟神的习俗源于驱邪避疫。人们会制作瘟神像,投入江中,以此驱除疫病。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