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浏览《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四句,以其豪迈的气势、深沉的感慨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以下是《出塞》原文、注释及赏析。
一、《出塞》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注释
1. 秦时明月汉时关:指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关隘。这里借指边疆地区的风光。
2. 万里长征人未还:形容边塞戍卒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无法回家。
3.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指汉代名将李广驻守的地方。飞将,指李广的英勇善战。此句意为只要李广还在,就能保家卫国。
4. 不教胡马度阴山: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马。阴山,指中国北方的山脉。此句意为不让胡人的马越过阴山。
三、赏析
《出塞》这首诗以豪迈的气势、深沉的感慨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展现了边塞戍卒的英勇与无奈。以下是本诗的赏析:
1. 豪迈的气势
诗的开头“秦时明月汉时关”,以宏大的历史背景,描绘出边塞的壮阔景象。明月、关隘,都是边塞特有的元素,给人以豪迈之感。接着,“万里长征人未还”,将戍卒的辛酸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深沉的感慨
诗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边疆英雄的崇敬之情。龙城飞将李广,是汉代著名的将领,英勇善战,威震边塞。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3. 精湛的艺术表现
《出塞》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水平。首先,诗的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次,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明月、关隘、龙城、胡马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边塞戍卒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出塞》这首诗以其豪迈的气势、深沉的感慨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篇。它不仅展现了边塞戍卒的英勇与无奈,更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