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设计

99云南网2025-05-27 20:40 7 浏览
点赞 收藏

中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一首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儿歌,通过描绘月亮姑娘制作衣裳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月亮的变化。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诗歌,模仿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动作,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歌。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月亮姑娘做衣裳的PPT、服装道具、画纸、彩色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对月亮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月亮的形状、颜色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1. 教师播放PPT,展示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月亮姑娘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衣裳的?”

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讲解诗歌内容。

(三)深入理解

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幼儿模仿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动作。

2. 教师提问:“月亮姑娘做衣裳时,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样解决的?”

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讲解诗歌中的寓意。

(四)动手操作

1. 教师分发服装道具,引导幼儿模仿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动作,体验制作衣裳的乐趣。

2. 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月亮衣裳”。

(五)创作表达

1.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歌,描述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过程。

2. 幼儿分享自己的诗歌,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活动总结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

2.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关注月亮的变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家长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幼儿园分享。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设置“月亮衣裳”制作区,让幼儿继续发挥创意,制作各种风格的月亮衣裳。

六、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诗歌内容,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同时,教师还需注意观察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论0评论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