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陈情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34年上表刘备的一篇辞表。在这篇辞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忠于蜀汉、辅佐刘备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大义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本文将对《陈情表》原文及翻译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名篇。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不因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祢衡、允之辈或能达其志,岂效穷途之哭乎?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注释:
臣亮言:臣诸葛亮谨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开创蜀汉事业尚未完成,却在途中去世。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今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疲惫不堪,这正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然而那些在内侍卫、在外忘我身躯的忠诚之士,都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发扬先帝的遗德,激发忠诚之士的士气,不应妄自菲薄,引用不恰当的比喻,阻塞忠言之路。
先帝不因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叹息久长,最终答应我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后来遇到国家倾覆,我在败军之际受命,在危难之中执行使命,至今已有二十一年。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之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自从受命以来,我日夜忧愁叹息,担心无法完成先帝的遗愿,损害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深入蛮荒之地。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