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浏览万年牢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万年牢,又称万年牢砖,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传统建筑材料。它具有坚固耐用、防水防潮、耐腐蚀等特点,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了让学生了解万年牢的特性和制作工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将进行万年牢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万年牢的起源、特点、制作工艺及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2)掌握万年牢的原料、制作方法及养护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内容
1. 万年牢的起源与发展
2. 万年牢的特点
3. 万年牢的制作工艺
4. 万年牢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5. 万年牢的原料、制作方法及养护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展示万年牢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古代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万年牢的起源、特点及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二)万年牢的制作工艺
1. 教师讲解万年牢的制作原料和工具,如糯米、石灰、沙子、稻草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制作万年牢的原料和工具。
3. 教师示范万年牢的制作过程,包括搅拌、成型、养护等步骤。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万年牢的养护
1. 教师讲解万年牢的养护方法,如保持通风、避免潮湿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万年牢的养护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万年牢的起源、特点、制作工艺、应用及养护方法。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万年牢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3.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万年牢在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在万年牢的制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万年牢在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